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的特點、識別及防范
發布日期:2019年07月09日    來源:原創    閱讀:2275
分享到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的特點、識別及防范

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沖刷、降雨、地震、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下,土層或巖層整體或分散地順斜坡向下滑動的現象?;乱步械鼗?,群眾中還有“走山”、“垮山”或“山剝皮”等俗稱。

  泥石流是指在降水、潰壩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,在溝谷或山坡上產生的一種挾帶大量泥砂、石塊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。俗稱“走蛟”、“出龍”、“蛟龍”等。

  一、滑坡、泥石流的特點

  滑坡的特點是順坡“滑動”,泥石流的特點是沿溝“流動”。不論是“滑動”還是“流動”,都是在重力作用下,物質由高處向低處的一種運動形式。因此,“滑動”和“流動”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約,即地形坡度較緩時,滑坡、泥石流的運動速度較慢;地形坡度較陡時,滑坡、泥石流的運動速度較快。

  二、滑坡、泥石流的識別

  (一)滑坡的識別依據

  1、地形地貌依據:當斜坡上發育有圈椅狀、馬蹄狀地形或多級不正常的臺坎,其形狀與周圍斜坡明顯不協調;斜坡上部存在洼地,下部坡腳較兩側更多地伸入河床;兩條溝谷的源頭在斜坡上部轉向并匯合;上述地貌現象說明,這些地段可能曾經發生過滑坡。斜坡上有明顯的裂縫,裂縫在近期有加長、加寬現象;坡體上的房屋出現了開裂、傾斜;坡腳有泥土擠出、垮塌頻繁;上述地貌現象可能是滑坡正在形成的依據。

  2、地層依據:曾經發生過滑坡的地段,其巖層或土體的類型、產狀往往與周圍未滑動斜坡有著明顯的差異。與未滑動過的坡段相比,滑動過的巖層或土體通常層序上比較凌亂,結構上比較疏松。

  3、地下水依據:滑坡會破壞原始斜坡含水層的統一性,造成地下水流動路徑、排泄地點的改變。當發現局部斜坡與整段斜坡上的泉水點、滲水帶分布狀況不協調,短時間內出現許多泉水或原有泉水突然干涸等情況時,可以結合其它證據判斷是否有滑坡正在形成。

  4、植被依據:斜坡表面樹木東倒西歪,一般是斜坡曾經發生過劇烈滑動的表現;而斜坡表面樹木主干朝坡下彎曲、主干上部保持垂直生長,一般是斜坡長時間緩慢滑動的結果。

  (二)泥石流溝的識別依據

  1、物源依據:泥石流的形成,必須有一定量的松散土、石參與。所以,溝谷兩側山體破碎、疏散物質數量較多,溝谷兩邊滑坡、垮塌現象明顯,植被不發育,水土流失、坡面侵蝕作用強烈的溝谷,易發生泥石流。

  2、地形地貌依據:能夠匯集較大水量、保持較高水流速度的溝谷,才能容納、搬運大量的土、石。溝谷上游三面環山、山坡陡峻,溝域平面形態呈漏斗狀、勺狀、樹葉狀,中游山谷狹窄、下游溝口地勢開闊,溝谷上、下游高差大于300米,溝谷兩側斜坡坡度大于25度的地形條件,有利于泥石流形成。

  3、水源依據:水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動力條件。局地暴雨多發區域,有潰壩危險的水庫、塘壩下游,冰雪季節性消融區,具備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流水的條件,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。其中,局地性暴雨多發區,泥石流發生頻率最高。

  如果一條溝在物源、地形、水源三個方面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,這條溝就一定是泥石流溝。但泥石流發生頻率、規模大小、粘稠程度,會隨著上述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化。已經發生過泥石流的溝谷,今后仍有發生泥石流的危險。

  三、滑坡、泥石流的防范

  在山地環境下,滑坡、泥石流現象雖然不可避免,但通過采取積極防御措施,滑坡、泥石流危害則是可以減輕的。

  (一)逃避山體滑坡重在識別前兆。山體滑坡往往非人力可以制止,但我們可以通過弄清楚其爆發前暴露的前兆特征,及早安全撤離危險區域。崩塌的前兆特征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:崩塌的前緣掉塊、墜落,小崩小塌不斷發生;崩塌的腳部出現新的破裂形跡,能嗅到異常氣味;不時能聽到巖石撕裂、摩擦、碎裂的聲音;出現熱、氡、氣、地下水質、水量等異常;動植物出現異?,F象。如果發現這樣的征兆,居住在滑坡附近或行走在易滑坡地帶的人們就要及早轉移撤離。要是發現山坡前緣土體隆起,山體裂縫急劇加長加寬等異?,F象,也要及早采取轉移等避險措施。

  (二)泥石流將爆發時要朝山坡兩側跑。泥石流往往發生在特定的泥石流溝谷中,因此,掌握判斷泥石流溝谷并遠離它們的技巧,對于自救很有必要。泥石流溝谷上游像漏斗、飯勺、樹葉,中游深且窄,下游則較為開闊,溝谷上、下游相對高差一般在300米以上。如果溝谷上游存在山塘水庫、或溝內地下水豐富,它們在遇到連續強降雨天氣時,更易爆發泥石流。要特別警惕的是,泥石流往往突然爆發,因而逃生機會很小。因此,當聽到山溝內有轟鳴聲,或看到主河洪水上漲、正常流水突然斷流,應該馬上意識到泥石流就要到來,并立即采取逃生措施。在逃跑中要注意選擇正確的方向:不要順溝方向朝上游或朝下游跑,應該朝著溝岸的兩側山坡跑,但注意不要停留在凹坡處。

国产成人综合精品无码